白茶广告语、白茶的宣传语

日常生活 » 品茶 时间:2023-06-09 12:04:45 回答数:6条 生活归档 醉学网
白茶广告语、白茶的宣传语

最佳答案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 in /home/www/wwwroot/926169/file/cache/tpl/default/know/show.php on line 116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 in /home/www/wwwroot/926169/file/cache/tpl/default/know/show.php on line 120
稳重的眼神

舒适的火龙果

2023-06-09 12:04:45

1、最原生态,醉千道湾。

 2、竹乡,茶乡,安吉白茶香。

 3、有特色,才出色——福鼎白茶。

 4、游美丽乡村,品龙王山茶。

 5、饮源头山水,品龙王山茶。

 6、一叶留白绿我心。

 7、一品茶,龙王山。

 8、一片茶叶,一个世界。

 9、一茗知心——千道湾。

 10、一杯白茶,一份健康,一生朋友。

 11、心随茶香动,韵出千道湾。

 12、相识一杯茶,相知千道湾。

 13、问哪得好茶,安吉龙王山。

 14、天然本色,自然出色。

 15、清香一缕,养生百年。

 16、千年山水·道义福地·湾藏人文·茶香天下。

 17、千年白茶,一品宋茗。

 18、千· 年茶韵 道·载古今 湾·栖心田。

 19、品宋茗白茶,享健康人生。

 20、朋友相聚,好茶相伴。

 21、梦寻白茶美,心泊千道湾。

 22、每一口都是享受。

 23、黄埔江源头活水,龙王山神奇白茶。

 24、喝龙王山茶,品滴滴香浓。

 25、喝龙王山白茶,品味诗意人生。

 26、喝福鼎白茶,做有福之人。

 27、好山好水出好茶,养生养心千道湾。

 28、好山好水,自然好茶。

 29、好喝更健康,白茶我喜欢。

 30、福鼎白茶,我健康,我喜欢。

 31、福鼎白茶,天地精华。

 32、福鼎白茶,来自大自然的问候。

 33、福鼎白茶,健康绿卡。

 34、白茶万千,千道湾领鲜。

 35、白茶好品质,安吉龙王山。

 36、白茶“茗”门秀,安吉“龙王山”。

 37、安吉龙王山,天下好茶乡/香。

 38、安吉龙王山,遍地满茶香。

其他答案共有5条回答

  • 优秀的衬衫
    2023-06-09 12:04:45

    白茶的四个分类

    白茶的四个分类,代社会的人们,经常与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为伍,由此身体健康也受到了来自电子辐射的影响,那么有的人说茶有助于养生,那么我为大家准备的白茶的四个分类,一起来看看吧。

    白茶的四个分类1

    白茶的四个分类分别是白牡丹、贡眉、白毫银针、新工艺白茶。白牡丹因其形似花朵,冲泡后像是花朵盛开而得名。贡眉是产量最高的白茶品种,白毫银针因其外形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身披白毫得名,新工艺对材料要求相对较低,采用现代工艺而成。

    1、白牡丹

    白牡丹是白茶的四大类之一,主要是因为它的表面夹带着银白色的毫心,外形很像花朵,用开水冲泡之后也非常像是花朵盛开的样子,所以被称作白牡丹。它采摘的是大白茶树或水仙种嫩芽上的`一芽二叶制作而成,是白茶中的佳品。

    2、贡眉

    贡眉又被叫做寿眉,是白茶种类里面产量最高的品种,它每年的产量能够达到白茶总产量的一半,市场上大部分的白茶都是贡眉,主要是采摘菜茶茶树的嫩芽叶制作而成的。

    3、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因其外形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身披白毫得名,它的原料主要是以白茶的芽头为主。这种茶冲泡后的茶叶泛着杏黄色且非常清亮,香味浓郁,茶甜悠长,入口非常甘馨鲜爽。

    4、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的主要产区在福建,采用现代工艺制作的白茶,这种白茶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较低,与低档的贡眉比较相似。但它的汤味和汤色都比较浓重,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欢。

    白茶的四个分类2

    以上便是白茶的四个分类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的同时想要了解更多白茶资讯消息,可关生活常识网的更新。

    白茶怎么来冲泡比较好喝呢 下面让我来给您具体的介绍一下该茶的泡法吧。

    白茶怎么来冲泡

    1、择具: “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好水,还须佳器,“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才能尽显茶韵。对于茶具,钱群英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保温杯不透气,茶叶很快就会黄;一次性杯子泡茶会泡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盛白茶最普通的是玻璃杯,最好的则用专门的瓷杯。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对茶器有专述。陆羽尊推越窑青瓷为茶器之首选,因为青瓷温润如玉、高雅素洁,最能益茶。

    2、备水: 冲泡安吉白茶选用境内黄浦江源头水是最佳选择。由于安吉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3 、烫杯 :为了洁净杯具,同时除却杯中的冷气,提高杯身的温度,所以在正式投茶前先将杯具烫洗一遍。

    4、置茶: 冲泡安吉白茶的茶水比例一般为1:50,最能反映茶汤品质,水过之太淡,茶过之则苦涩。

    5、摇香: 轻轻摇动杯中的干茶,能闻到安吉白茶清醇鲜爽的香味。

    6、润茶 :轻轻的在杯中注入约1/4的水,顺时针摇动,使茶叶初步吸收水分,茶叶慢慢展开。也把这道工序称做醒茶,意思是把沉睡的茶叶唤醒。

    7、冲泡 :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8、敬茶 :双手奉茶,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送到宾客面前。

    9、品茶: 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色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10、赏茶: 欣赏安吉白茶优美的姿态,安吉白茶与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雅外,叶张的透明和茎脉的翠绿是其独有的特征。观叶底可以看到冲泡后的茶叶在漂盘中的优美姿态。

  • 风中的大门
    2023-06-09 12:04:45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

    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

    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

    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

    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

    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

    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

    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

    如今古镇焕彩,新楼成片,但山门楹联依然:“茶绿峰青,开放几更今古;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

    宋词偏爱建溪春,元曲令兴武夷风

    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

    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今陕西宝鸡市南部)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即溪敲其冰(以)精壶煮建茗,共宾客饮之。”表明建茶历史悠久。

    北宋林逋在《建茶》中写道“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

    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

    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庭,斗茶比艺创时兴。

    北宋·丁谓(962-1033)《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 《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前后)《东溪试茶录》;宋·黄儒撰(1075前后)《品茶要录》;宋·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熊蕃撰(1121-25).熊克增补(1158)《宣和北苑贡茶录》;宋·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

    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代武夷茶为建茶组成的一部分,至元大德六年(1302年)创立焙局,设置御茶园于九曲溪之四曲畔,每年制“龙团”五千饼。

    从此,武夷茶大量单独入贡,元朝鼎盛,至御茶园解体长达二百六十年之久。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

    明清有心话工夫,咸丰无意问茉莉

    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

    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

    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

    清·彭光斗(1766) 《闽琐记》、袁枚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或稍后亦注1786)《随园食单》、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徐珂《清稗类钞》;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

    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

    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在福建境内,还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通常称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约始于明朝。

    到清朝,窨制方法较明朝又有发展,并开始出现大量的商品茶,清咸丰年间(1851-1861),茉莉花茶大量生产,畅销华北各地。

    1890年前后各地茶叶运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便成为花茶窨制中心。

    创新茶科技,丰富茶种类,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

    此时茶叶贸易渐盛,在相当一段时期,武夷茶(Bohea)成了中国茶的代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乌龙东渡创奇迹。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刘超然、郑丰稔在《崇安县新志》(1940年)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

    ……然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遗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种,唐时崇安本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

    然则此茶之出于武夷,已无疑义。

    ……武夷茶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

    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曾经给予 “武夷茶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制茶技术不断革新,创造了驰名中外的名茶,历次输出外销。

    誉满全球,为提高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的高度评价。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元代始成为皇室贡品,并在武夷创办御茶园,茶文化遗址遍布武夷山中。

    有唐至民国古茶园、宋遇林亭窑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园、明大红袍名丛、清庞公吃茶处、明至民国古茶厂、清茶政告示石刻等。

    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著名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1962年冬郭沫若游武夷诗云:“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清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茶与三教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华也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古典美学认为:“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

    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武夷山是山水石的一体化,是中国古典山水美学的精粹之所聚者,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

    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是“茶以山名,山以茶而名”。

    当今武夷山人在挖掘继承历代品茶艺术的基础上,总结整理出一套《武夷茶艺》,其程序:恭请上座 焚香净气 丝竹和鸣 叶嘉酬宾 山泉初沸 孟臣沐霖 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春风拂面 重洗仙颜 若琛出浴 玉液回春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三龙护鼎 鉴赏三色 喜闻幽香 初品奇茗 再斟流霞 品啜甘露 三斟石乳 领悟岩韵 自斟慢饮 敬献茶点 欣赏茶歌 游龙戏水 尽杯谢茶。

    把品茗、观景、赏艺融为一体。

    蔡镇楚教授在《武夷山茶韵》中赞美道:“武夷山——我心中的山水茶缘,我梦中的千古茶神,我笔底流转如珠的旷世茶韵。”

    武夷茶文化已成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寻香首推茶,品茗此为都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

    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许多茶诗。

    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

    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

    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

    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

    安溪茶艺的推出,总结了古人的品茶经验,结合地方品茶习俗,简古纯美,主要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阐明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

    其茶艺流程有: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瑶池出盏、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欣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

    通过茶艺,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

    颇有嫩柳池塘初拂水,简古纯美问春风之美。

    “志寄茶韵,笔唤乡情”是茶乡人对茶文化的特殊理解。

    在吴小猛的《给老父》诗文中写道:“一垄垄茶园爬上山坡/爬上额头/绿色的弥漫/把日子染得金黄金黄……嫩芽上的白毫/什么时候/悄然爬上双鬓/爬满你的头”老茶师的辛劳和执着,都真实地溶入了茶叶,而当人们品饮时领略的是清香和甘醇。

    在长坑乡工作的龚伏龙题的“观音茗韵醉人香,陆羽当年惜未先,茶叶文化大手笔,乌龙云岭谱新篇。”把茶、茶文化、茶乡事业连在一起。

    苏宇霖的“茶王百克成天价,极品一瓯满座香。” 郑梦集的“似诗似画安溪县,如露如泉铁观音。”安溪大观园门联的“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安溪古称清溪)。

    无不体现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茶师、茶都。

    甚至一个地名,长坑,也有赋联,“长滋雨露茶园绿,坑作砚池墨宝香”(长坑陈文信题)倾注了茶乡人对茶和文化的钟爱与抱负。

    在溪源茶厂的品茶室有一副对联“八表无垠腾峻马,溪山尽处问清源”,上联嵌入“八马”商标,下联嵌入“溪源”厂名,可见品牌文化建设正在成为新的亮点。

  • 魁梧的电话
    2023-06-09 12:04:45

    白茶正确泡法:

    用杯子泡白茶,可以选择200ml左右的透明玻璃杯。首先,用90度的开水将茶叶洗净。温热闻香后,直接用开水冲泡即可。茶叶3-5克。杯子冲泡方法非常简单,节省时间。

    先将白茶放入盖碗中,用90度开水洗净,用功夫茶冲泡法冲泡。第一次冲泡约30-45秒,然后每次减少。有些人更喜欢这种酿造方法。虽然有点复杂,但能尝到白茶的新鲜味道。

  • 贪玩的白昼
    2023-06-09 12:04:45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如今古镇焕彩,新楼成片,但山门楹联依然:“茶绿峰青,开放几更今古;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

    宋词偏爱建溪春,元曲令兴武夷风

    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今陕西宝鸡市南部)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即溪敲其冰(以)精壶煮建茗,共宾客饮之。”表明建茶历史悠久。北宋林逋在《建茶》中写道“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庭,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丁谓(962-1033)《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 《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前后)《东溪试茶录》;宋·黄儒撰(1075前后)《品茶要录》;宋·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熊蕃撰(1121-25).熊克增补(1158)《宣和北苑贡茶录》;宋·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宋代武夷茶为建茶组成的一部分,至元大德六年(1302年)创立焙局,设置御茶园于九曲溪之四曲畔,每年制“龙团”五千饼。从此,武夷茶大量单独入贡,元朝鼎盛,至御茶园解体长达二百六十年之久。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

    明清有心话工夫,咸丰无意问茉莉

    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清·彭光斗(1766) 《闽琐记》、袁枚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或稍后亦注1786)《随园食单》、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徐珂《清稗类钞》;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在福建境内,还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通常称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约始于明朝。到清朝,窨制方法较明朝又有发展,并开始出现大量的商品茶,清咸丰年间(1851-1861),茉莉花茶大量生产,畅销华北各地。1890年前后各地茶叶运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便成为花茶窨制中心。

    创新茶科技,丰富茶种类,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此时茶叶贸易渐盛,在相当一段时期,武夷茶(Bohea)成了中国茶的代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乌龙东渡创奇迹。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刘超然、郑丰稔在《崇安县新志》(1940年)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然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遗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种,唐时崇安本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则此茶之出于武夷,已无疑义。……武夷茶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曾经给予 “武夷茶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制茶技术不断革新,创造了驰名中外的名茶,历次输出外销。誉满全球,为提高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的高度评价。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元代始成为皇室贡品,并在武夷创办御茶园,茶文化遗址遍布武夷山中。有唐至民国古茶园、宋遇林亭窑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园、明大红袍名丛、清庞公吃茶处、明至民国古茶厂、清茶政告示石刻等。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著名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1962年冬郭沫若游武夷诗云:“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清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茶与三教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华也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古典美学认为:“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武夷山是山水石的一体化,是中国古典山水美学的精粹之所聚者,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是“茶以山名,山以茶而名”。

    当今武夷山人在挖掘继承历代品茶艺术的基础上,总结整理出一套《武夷茶艺》,其程序:恭请上座 焚香净气 丝竹和鸣 叶嘉酬宾 山泉初沸 孟臣沐霖 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春风拂面 重洗仙颜 若琛出浴 玉液回春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三龙护鼎 鉴赏三色 喜闻幽香 初品奇茗 再斟流霞 品啜甘露 三斟石乳 领悟岩韵 自斟慢饮 敬献茶点 欣赏茶歌 游龙戏水 尽杯谢茶。把品茗、观景、赏艺融为一体。蔡镇楚教授在《武夷山茶韵》中赞美道:“武夷山——我心中的山水茶缘,我梦中的千古茶神,我笔底流转如珠的旷世茶韵。”

    武夷茶文化已成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寻香首推茶,品茗此为都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许多茶诗。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安溪茶艺的推出,总结了古人的品茶经验,结合地方品茶习俗,简古纯美,主要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阐明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其茶艺流程有: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瑶池出盏、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欣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通过茶艺,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颇有嫩柳池塘初拂水,简古纯美问春风之美。

    “志寄茶韵,笔唤乡情”是茶乡人对茶文化的特殊理解。在吴小猛的《给老父》诗文中写道:“一垄垄茶园爬上山坡/爬上额头/绿色的弥漫/把日子染得金黄金黄……嫩芽上的白毫/什么时候/悄然爬上双鬓/爬满你的头”老茶师的辛劳和执着,都真实地溶入了茶叶,而当人们品饮时领略的是清香和甘醇。在长坑乡工作的龚伏龙题的“观音茗韵醉人香,陆羽当年惜未先,茶叶文化大手笔,乌龙云岭谱新篇。”把茶、茶文化、茶乡事业连在一起。

    苏宇霖的“茶王百克成天价,极品一瓯满座香。” 郑梦集的“似诗似画安溪县,如露如泉铁观音。”安溪大观园门联的“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安溪古称清溪)。无不体现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茶师、茶都。甚至一个地名,长坑,也有赋联,“长滋雨露茶园绿,坑作砚池墨宝香”(长坑陈文信题)倾注了茶乡人对茶和文化的钟爱与抱负。在溪源茶厂的品茶室有一副对联“八表无垠腾峻马,溪山尽处问清源”,上联嵌入“八马”商标,下联嵌入“溪源”厂名,可见品牌文化建设正在成为新的亮点。

  • 认真的冷风
    2023-06-09 12:04:45

    在买白茶时,有三个步骤是必然要做的,且一个都不能少。依次是看外观、闻香气、品滋味。

    看外观,主要是看白茶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颜色是否自然、正常。

    所谓的外观要如何要求,就是指茶叶的名称和品级要相符合。

    如,白毫银针的外观,必然是肥壮的芽头,密披白毫,带有一旗一枪的外观特征。

    又如,白牡丹的外观,是一芽一叶或者是一芽二叶的外观特点,带有细长的叶片,叶片背面带有密集的白毫。

    而寿眉,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是它的外观特点,且带有粗大的茶梗,芽头细小。

    熟知这些外观要求,才能买到等级相符合的茶。如我们买的是白毫银针,那它总不能有一芽一二叶的特点吧。

    至于新白茶的颜色,根据季节细说。

    春白茶(春天采的茶),它的颜色主要以鲜绿色、嫩绿色、墨绿色等绿色系为主。

    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再到春寿眉,它们的颜色都是绿的,如同春天的主色调一般,满眼翠绿,看着极为舒服。

    若是当年制作好的春白茶颜色发黑、发红,那都是工艺不到位影响的,如渥堆。

    春白茶要是没有及时摊晾,茶渥堆在一起,必然会使茶叶颜色发生巨大变化,最为直观的,就是颜色变黑、变红。

    遇到这类白茶,需提高警惕,小心购买。

    秋白茶,它的颜色较为复杂、丰富些,且秋天不同节气,茶叶的颜色稍有差异。

    秋白茶,比较有特色的几个季节茶:立秋寿眉、白露寿眉、寒露寿眉。

    不同节气,颜色稍有不同。

    立秋寿眉和白露寿眉的颜色较为接近,主要是五彩色。常见颜色有:古铜色、黄褐色、褐色、黄绿色、墨绿色、翠绿色。

    寒露寿眉的颜色,比较整齐,颜色主要以墨绿色为主,间或会出现一些黄褐色、黄绿色、古铜色等,但比例较少,整体颜色看起来,没有立秋寿眉、白露寿眉那么丰富。

    闻香气,主要是闻新白茶的香气是否清爽,是否有异味。

    新白茶的香气,是要舒服的,干净的,没有刺鼻的气味。这些是一款新白茶最基本的要求。

    若是要买茶品质更高的白茶,那我们选的白茶,必然是鲜爽气足、花香馥郁、毫香浓郁的茶,且香气还要持久。

    品滋味,目的简单,就是看白茶是否有苦涩味,茶汤是否甜润、甘醇、醇厚、柔和。若是茶汤不苦不涩,甜润、甘醇、稠滑,那就属于高品质的白茶。

    在冲泡时,还要注意茶叶的冲泡次数,通常高品质的白茶,至少能冲泡8-9次。